2009-12-27

文章迁移——抗日?以及……

首先说一句。这篇文章很难写,因为我不知道到底什么可以写而什么不能写,所以文字难免有些骑墙。哎,只希望若干年后读起这段文章,还能依稀记起自己此时的心情。

下午看到凤凰网的新闻,参加4.16游行的人竟有十万之巨。后来发现这条新闻的线索是有一点问题的,但从公开的、已知的照片来看,人数决不可以说少。感谢Internet,是她让信息的完全屏蔽成为历史,让每一个平常人都有了一点抒发自己情绪的机会,更让每一个普通人多了一些了解事实真相的可能。读图时代到了,图像包含了千万倍于文字的信息,给人第一感觉的震撼,但往往不能直接传达出作者的意图,所以文字仍然倔强地存在。

回到正题。其实16号有游行的事应该人人都听说了,我就是通过四个完全不同的途径得知了这一消息,其中包括公安发来的短信。但奇怪的是,陈述的方式都是这样的:不要去参加礼拜六的游行,路过都不要路过。很多时候禁止就是一种宣扬,但是并不是人人都知道这一点。上海人的小心谨慎和上海人认为上海人的小心谨慎深深地感染了我,让我觉得这个游行不会有多少人去,甚至根本搞不起来。这里,你可以顺带参考一下关于预期的自我实现的文章,比如我 写的那几句。如果人人都认为不会有人去,结果当然也就不会有人去了。所以今天的情况是很出乎我的意料的。

我一向以自己的冷静而骄傲,但是今天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:我是不是应该为我的冷静而感到羞耻?仔细想想似乎也不必吧,中国当然需要热情,但是也需要一些冷静。不去游行不可谓 不爱国,去了也不可谓爱国;不去不可谓冷静,去了也不可谓热情。参加游行的几万人中,有几个不是去凑热闹的?我怀疑这个数字不会太大。但是我以为,如果你恰巧路过而被挤入游行队伍,却很快地吓得退出来,那么你大概真的老了。我是没有经历过游行的,但是去过迪厅,臆断气氛应该是很相似的,你的身体和精神都不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了。我不想再去评论到底冷静好还是热情好,这是每个人的自由。但是要去阻止别人的热情和冷静,就是干涉别人的事情了。

游行本身到底是个什么样子,可能连亲历的人都不见得说得清楚,更不用说我了。一个人永远不可能知道历史的真相,这是历史学最大的悲哀。实际上,又有谁能知道现实的真相呢?
BBS上的讨论依旧热烈而谨慎,版主不停的删帖、禁Re,累了个半死还遭人骂。版主大概算是最基层的官方组织吧, 想想这样庞大的一个国家,平静了十多年,真的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。

说说这次游行里的一些角色。最倒霉的当然是那些被砸的车主和店主了。你可以抵制日货,也可以鼓动别人抵制,但是别人愿不愿听是别人的事情,何况买车和开店是以前的事了,也并不能表示他们不爱国。谁家里没有几件日本货呢?谁没有受到过免费的日本文化入侵呢?上街游行了,就好像自己从来没有和日本发生过什么关系,只有仇恨似的。这些砸车砸店的人,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态?真的是反日吗?肯定还有其他的情绪参杂其中吧,妒嫉,或者是原始的破坏欲望?

最尴尬的角色大概是那些维持秩序的警察了。他们有双重身份,作为警察,他们要维持秩序;作为一个普通人,他们中有何尝没有人想要高喊几句反日口号呢?这个可能和某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情况相似,警察也是人,过年了也想有点气氛,但是还是要抓放鞭的。
最可怜的人应该是那些小孩子了,在几乎不知道历史的情 况下,他们首先被灌输的是仇恨。这种教育下,我们还怎么培养泱泱大国的下一代国民?其次可怜的是那些被关在铁门里却想参与的学子,禁止只会让他们的欲望更加强烈。

那些锁住铁门的人在这次游行中扮演了最不光彩的角色。他们暴露了自己过分的小心谨慎和粗暴的管理方式。

最后还想 讲一下我最关心的信息来源。以上“事实”,来源于几个途径:口耳相传、电视新闻、照片。每个人对你的转述都是不同的,因为会带上自己的主观情绪,更不要说如果他想骗你。电视作为现在最大的媒体,相对是比较谨慎的,但是也会带有一定的政治偏见。典型的代表是这次的CCTV,晚上十点的新闻竟然对这些事情之字不提,确实做得很过分。而网上的照片,在不附加解说的情况下,应该是最客观的展现事实真相的方式了。但绝不可以亦认为那就是真相。Yahoo的160张照片应该也是在现场拍的吧,这一点先不要去怀疑了。但是看完了之后,感觉和国内的网站、论坛完全不同。觉得气氛十分紧张、甚至有流血冲突的趋势。其实原因也很简单,就是yahoo的绝大部分照片里人的表情严肃甚至愤怒,而 且照片里突出了警察。越是在看这种“客观”的新闻报道时,越是不要忘记了,它的目的是引导你去接受他对事件的看法,而决非告诉你事实真相。

先写到这里吧。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件事情,Internet向我们敞开了她博大和无私的胸怀。

顺便推荐一下薄荷绿的文章“又见反日高潮”,比较宏观,和我的文章是完全不同的。

2005/4/17 21:18:00发表于
原文已删除

没有评论: